中老年人藝術素養教育熱 四川掀起“銀發學習潮”

在四川,一場由藝術素養教育掀起的“銀發學習潮”正悄然改變著中老年群體的生活圖景,四川中老年人群對興趣課程的熱愛,是四川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縮影。
“退休后,我經常四處旅游,但我四川方言較重,發翹舌音時,容易將其發成平舌音,邊音鼻音也經常混淆,非常困擾我。”來自四川的朗誦愛好者王婆婆感慨道,“通過學習朗誦課,我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,還達到了中級朗誦水平。”
據統計,截至2024年,四川全省已建成覆蓋“省—市—縣—社區”四級聯動的老年大學(學校)2500余所,在校學員近70萬人次,年均服務老年人超百萬人次。四川省各所老年大學“一座難求”的背后,是銀發群體需求結構的深刻變遷。
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,四川60歲及以上人口1816.4萬人,老年人口規模居全國第三,老齡化率居全國第七,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。面對龐大的中老年群體,近年來,四川以“政策引導+市場創新”雙輪驅動,推動銀發經濟從傳統養老服務向文化娛樂、教育培訓等多元領域延伸,越來越多的退休老人選擇藝術素養課程學習來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,如吹啦彈唱、琴棋書畫。
“我們平台面向中老年群體的聲音培訓課程,吸引四川學員參與在線學習。我們調研過‘新中老年群體’,也就是‘60后’‘70后’人群線下的興趣課程,發現大家非常熱愛朗誦、演講等門檻低、普適度高的課程。”十方融海梨花教育創始人、CEO楊楠介紹道。
“銀發經濟不僅是‘夕陽產業’,更是‘朝陽市場’。”四川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指出,隨著中老年人消費觀念從“保守儲蓄”轉向“品質消費”,健康養生、文化娛樂、旅游休閑等領域的個性化需求持續釋放。
隨著相關政策的引導及中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變化,銀發教育還將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。“我馬上就67歲了,人生也進入了暮年階段,就應該學習蟬,在生命的最后時光,性高潔,飲清露,聲高遠,縱情放歌。”談及熱愛朗誦的原因,王婆婆總結稱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- 評論
- 關注